发布时间: 2019-12-05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2019年11月18日,经白俄罗斯驻沪领馆引荐,应白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学校邀请,舞校副校长杨新华携党政办主任姚婕红、教务科科长陈琳、芭蕾舞科副科长李阿丹、李倩等一行5人,赴白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学校开展校际专业交流。
出访团于19日下午飞抵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抵达酒店后,所有人员立即放下行李,马不停蹄地赶往白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学校。
一到学校,全体舞校团员就受到了白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学校校长娜塔莎·佐利亚女士的亲自迎接和热情欢迎。
在校长的陪同下,出访人员一行参观了教学楼、校舍及校园环境,整座教学楼干净、典雅,走道里、墙壁上的雕塑与装饰充满了艺术氛围。部分教室依然保留了原木地板,大部分专业教室都铺设了舞台塑胶地布。据娜塔莎·佐利亚校长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白俄罗斯百废待兴,芭蕾舞艺术也在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从卫国战争到二战胜利再到苏联的解体,这所学校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独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立舞蹈学校。这里的许多老教师都亲历并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当我们踏进这所具有70多年历史的艺术学校,深深感受到它的沧桑与不易。受俄罗斯影响,学校的芭蕾教学风格仍然秉承着典型的俄罗斯教学体系。参观完校舍后,舞校访问团与该校部分领导、专业教师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大家就两所艺术学校的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师资生源等方面作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彼此受益匪浅。
座谈会上,团员们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克服时差的影响,抓住这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共同探讨芭蕾艺术,就学校管理、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剧目创作等方面发表见解,相互沟通、借鉴和学习。整个座谈会上,讨论热烈,气氛融洽,会后我校杨新华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娜塔莎·佐利亚女士赠送了纪念品,双方合影留念。
当晚,在娜塔莎·佐利亚校长的邀请下,舞校出访团来到了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观摩了根据果戈里小说改编的现代舞作品《维伊》。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建于上世纪30年代,1940年被授予列宁勋章并获得大剧院称号。大剧院拥有400多名演员,其中110多人获得过国家奖项,演出剧目包括80多部芭蕾和歌剧。
在之后的两天里,为加强业务上的交流,娜塔莎校长特意安排舞校出访团观摩了中高年级男女班芭蕾基训、外国民间舞(代表性)和实践课(排练)专业课,以增进对他们学校的全面了解。作为专业学校,这里的学生专业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教学风格清晰。相对于国内而言,这里的教师年龄普遍偏高,最年轻的教员都已经40多岁,但他们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该校的教学传统严谨,老师要求严格甚至苛刻,非常注重动作的规范性,把上训练比重很大。低年级钢琴伴奏多以谱子为主,旋律变化较少,强调节奏稳定明晰。俄罗斯功勋演员妮娜?尼古拉耶夫娜老师的代表性课和专业课教学主任、白俄罗斯功勋演员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芭蕾基训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原以为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老师是这所学校年龄最大的了,没想到看完他的课后,他把我们领到了他老师的教室。走进教室,看到87岁高龄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老师还在执教,大家都感到很惊喜!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老师拿出了当时访华的照片,其中还有和杨新华副校长的合影,不得不感叹:这是芭蕾带来的奇缘!这份意外重逢之喜悦也充分展示了我们两国两校之间深厚的友谊!
20号晚,我们有幸受邀来到国家大剧院欣赏了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从演员到舞美都能够看出白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综合实力,他们精湛演绎出了《吉赛尔》这部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现代作品还是古典作品,演出座无虚席,观众热情高涨。演出票价也是非常亲民,观众正厅的位子只需18白俄罗斯卢布(相当于50元人民币),这种文化惠民也是白俄罗斯的一贯传统。
在白俄罗斯访问的最后一天,学校除了安排团员们看课之外,还在他们学校实践剧场精心准备了一场汇报演出。
为配合年底学校《胡桃夹子》的公演,学生们的实习剧目多以该舞剧中的片段为主,同时还展示了低年级的排练剧目和白俄罗斯的民族舞蹈。这场演出综合体现了白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
此次出行虽然短暂,但是行程满满,达到了理想的交流学习效果!感谢白俄罗斯驻沪总领馆,感谢对方学校的精心安排和接待!尤其感谢娜塔莎·佐利亚校长的全程陪同!希望在将来继续加强双方学校的交流合作,共同在芭蕾教学领域开创美好未来,祝愿两校越办越好!祝愿中白两国友谊长存!
作者:李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