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花舞清香——从《布衣者》开议

发布时间: 2017-07-05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八月初,我校中国舞科民间舞组教师,一行七人赴四川西昌观摩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本届荷花奖,于4日-6日在凉山州首府西昌举行。最终有46个作品入围决赛,经过8月4日至6日为期三天的现场评奖,比赛结果于8月7日揭晓,共评选出6个作品奖、12个提名奖、27个“十佳作品”荣誉称号。

节目内容丰富,三天的比赛,堪称饕餮大餐,眼花缭乱之余收益颇丰。如获得作品奖的《布衣者》是一个藏族舞蹈作品,表现一个热巴老艺人传承热巴技艺。这是本届比赛,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舞蹈,它的特点有三:

1、巧妙的开场。

之所以巧妙,是因为编导对道具的设计和融合运用非常巧妙。节目刚开始时,舞台很安静,所有的舞者都面向舞台中间的“转经筒”,缓慢地、虔诚地膜拜,移动。我当时很有疑问,很想知道编导如何将中间的道具进行处理。随着移动的速度加快,每一个经过“转经筒”的舞者都抽掉了上一层,拿在手里成为了道具,这时大家才发现舞者手里的是热巴鼓。原来编导是将所有舞者的“热巴鼓”叠在一起,“热巴鼓”装饰的彩带集中在一起,形成了经幡的画面感,藏族独特风格,马上跃然纸上。而所有“热巴鼓”在经幡的覆盖下,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转经筒”。

2、理性思维

通常舞者多感性,丢失理性,而“布衣者”使我对其编导充满了敬意,因为只有理性又不少感性的舞者才能将理性的思维运用在感性的舞蹈中。“热巴鼓”通常是作为女子舞蹈道具,女舞者在练习“热巴鼓”时,不仅要解决手臂力量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鼓的重量问题。东方女子以柔为美,再加现在的社会发展,年轻女子不需要干体力活,所以,上臂的力量想要解决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热巴鼓”重了女孩子肯定练不了,而轻了就失掉了风格。因为只有当“热巴鼓”达到一定重量时,符合力学规律的运动轨迹才能被体现出来,而风格也因此而产生。那男子运用“热巴鼓”可以达到何种境界?答案在“布衣者”中被揭晓。所有的问题在性别转换之后都消失了,不需要解决力量问题,不需要解决重量问题。唯一解决的就是技术问题,“热巴鼓”在男舞都手里可以被运用得眼花缭乱,幅度更大,力量更强、技术性更高,简单完美。

3、意味深长的结尾

《布衣者》的切入点是以一个“热巴”老艺人和一群年轻的传承为背景,节目在结束时,老艺人将手中的“热巴鼓”交至一个年轻舞者手里,意味着完成了传承的使命。在一群年轻人的簇拥下,老艺人越行越远,而年轻人用双膝跪地,向着正前方继续虔诚地、义无反顾地匍进。当看到这个震撼的画面时,我被感动了。这个结尾所含的信息量太大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反复刺激着受众自发的展开联想。老者的退去有廉颇老矣的悲怆,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酸楚,但老者眼里,充满着期待和祝福,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江山更待人才出,一辈新人换旧人。

艺术的好坏如何评说?我认为哲学中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简单地讲世界观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基本观点,而世界观的形成又与所接受教育有关。有了明确的世界观才能决定运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观点。因此,评说好坏的依据要建立在参照物上,即鲜明的观点。舞蹈要有观点的去创造,而不是天马行空。我曾经和太太李丹共同创作过苗族舞蹈《一抹红》、维吾尔族舞蹈《爱人去哪儿了》等作品,从主题的确立、题材选择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到作品思想性的提升上都努力去做到有观点的创造。《布衣者》让我喜欢,因为它符合我的艺术观点,恰合了我的审美。


中国舞科李贇

2015-9-1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