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07-21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地点:四川省锦城艺术宫;时间:08.08-08.11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联合出品,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演出,韩真、周莉亚编剧执导,王佳俊、朱洁静、侯腾飞、王景等主演。该剧以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讲述了李侠与兰芬的“潜伏”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上海唯一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斩获十二艺节文华大奖
2019-6-2 20:09:42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郁婷苈 选稿:牛强
东方网记者郁婷苈6月2日报道:今晚,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由上海歌舞团创排的原创谍战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斩获文华大奖,这也是上海唯一一部夺奖作品。
该剧为何获得评委们的偏爱?用文华奖音乐舞蹈类评委刘丹丽的话说——“这样的作品十年难见,真的是用心了”。
作为中国首部“谍战”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该剧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
1958年,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曾是观众心目中的经典。面对经典电影,全剧从舞蹈艺术规律出发,大胆取舍,以李侠智取和发送情报、战友们勇敢面对牺牲、敌特狡猾阴险追杀、兰芬和李侠在殊死环境里从相逢到相恋再到死别等为线索,讴歌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往事。
“我看过电影,再看舞剧,在唯美的意境下,那种对敌斗争的腥风血雨、中共地下工作者的艰辛也能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刘丹丽告诉记者。
在剧场看《永不消逝的电波》时,刘丹丽和不少观众一样止不住泪水。“比如小裁缝,为了救李侠,他把红围巾围到自己身上,最后被国民党特务枪杀,一束光打在红围巾上,我的眼泪就出来了。他还和大家招手,很开心地和大家再见。革命要胜利了,他却走了,那种天真和整个气氛形成反差,处理得非常好。”
主人公李侠的表演也让她深有感触:“在那个年代,他所有的情感都得压着,那么多人为他付出了牺牲了,他要克制自己不能哭。所有的情绪通过肢体表达,看了真揪心。”
《永不消逝的电波》采用有别于以往固定升降的舞台布景呈现形式,通过26片可移动的景片,在电脑编程的统一调度下,腾挪旋转,配合多媒体投影,逼真地呈现全剧的所有场景。与传统的舞剧线性时空逻辑叙事的方式不同,《电波》大量使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巧妙地钩织对比性、复合型舞台艺术时空,并且用舞剧人物的心理流动作为舞台影像空间转换移动的依据,从而有序地、合情合理却又出人意料地构架起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这些新颖的表现方式,在舞剧里并不多见。中国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秘书长罗斌说:“这个作品在探讨中国舞剧的一个样式,就是它的真正的表意的部分,一个很大的探索,而且是成功的。”
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评论道:“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发声,推动了舞剧从‘晚会化’‘花边形’回归到戏剧的大家庭。《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其中意识最为清晰、目标最为坚定的一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实现了中国舞剧观念的升级换代。”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此前撰文称:“完全可以被写进舞蹈学院的教科书”,“在舞剧艺术表演美学上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希望它能成为当代中国舞剧的一个最新坐标”。
上海歌舞团团长、该剧制作人陈飞华表示,用舞剧的方式呈现当年那样一群有信仰的人物,不仅仅是一种创作,其实还是一种探索。“《永不消逝的电波》探索守正创新,守的是红色文化之正,创的是表现手法之新。”
据了解,《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不仅收获好口碑,同时也获得演出市场众多邀约,全国巡演和驻场演出已启动规划。